▼臺鐵深澳線半日遊行程表
這回要來探索臺鐵的支線─深澳線,追溯深澳線的歷史,最早可源自1936年,當時日本人為了將九份及金瓜石所開採出的礦物運往基隆港裝船,然後載回日本本土,便在水湳洞與基隆八尺門間,沿著海岸線蓋了條鐵道,途中經過深澳及八斗子等地,此即深澳線的雛型。
戰後,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接手此路線,繼續辦理客貨運業務,直到1962年才因經營狀況不佳而停止營運。不過,深澳線並未就此走入歷史,此時期適逢深澳火力發電廠啟用,有運送發電原料煤炭的需求,因此從宜蘭線的瑞芳拉出一條軌道,先接到八斗子,然後再拓寬舊線路的軌距,讓火車可以從瑞芳一路開到水湳洞,至於原線路的八斗子到八尺門區間則遭到廢止。
1967年8月,瑞芳到水湳洞區間全線通車,深澳線因而迎來全盛時期。此後,隨著公路運輸愈加發達,深澳線也逐步走向沒落。時間來到1989年8月,走過二十餘年歲月的濱海鐵道停辦客貨運,只留下運煤列車繼續行駛。2007年9月,由於深澳火力發電廠關閉,深澳線也隨之全線停駛,暫時從鐵道運輸的舞台退場。
直到2014年1月,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正式開館,臺鐵於深澳線原本的路線上增設海科館站並辦理客運,此舉也宣告深澳線正式回歸!此外,海科館站取代基隆站,成為臺鐵最北端的車站,也讓這座新車站增添了個賣點。2016年底,八斗子站整建完成,瑞芳─海科館─八斗子成為新深澳線營運的區間,現行深澳線與平溪線的列車採直通運轉方式,旅客可以從濱海的八斗子,一路搭到山裡的菁桐,串接成一日遊經典路線。
由於我們已經去過好幾趟平溪線,因此此行將時間都留給深澳線,從瑞芳站搭乘區間車,來到海科館站下車,先完成最北車站攻略,盤點一下只剩最南的枋山站還沒去過了。海科館站屬於招呼站,由瑞芳站管理,車站的構造很單純,沒有站房主體,只有1座岸式月台和簡單的候車座位區。附帶一提,座位區是沒有雨遮的,這對處於多雨的基隆來說,老實說還蠻不方便的。
▼從瑞芳站展開深澳線之旅
▼站務員將路牌交給司機
▼左方軌道往八堵、台北方向,右方軌道往海科館方向
▼經過平交道
▼即將抵達海科館
▼DR1000型柴油車停靠於海科館站
▼海科館站月台
▼站區全貌
▼斑駁鏽蝕的站牌
出站後〈進出站記得要刷卡〉可至鄰近的容軒步道走走,從最下面登上觀景台只要10分鐘,相當輕鬆。觀景台的景色還不賴,山景及海景均是一覽無遺,建議一定要上來看看。欣賞完美景,接著徒步前往與濱海公路相連的八斗子站。八斗子和海科館兩站間的距離僅有500公尺,只要走上一小段路,約莫10分鐘左右即可到達。
▼海科館站出入口
▼容軒步道起點
▼眺望八斗子漁港
▼視野很不錯
▼可惜當天能見度不是很理想
由於八斗子站的月台高出路面一大截,因此視野十分開闊,坐在月台的椅子上即可將海景盡收眼底,可惜當下天氣已開始轉壞,綿綿細雨自天空飄落,我們無緣一睹碧海藍天的景致。不過看不到美景沒關係,來到八斗子站還有一項有趣的活動可以參加,那便是深澳鐵道自行車,可以體驗在鐵軌上踩單車的新奇感。
▼八斗子站月台高出馬路許多
▼旅客從左側月台上下車,右側月台未開放使用
▼從菁桐開過來的列車於八斗子折返
▼DR1000型柴油車內部,中間的拱門是一大特色
▼駕駛室
▼八斗子站和海科館站距離只有500公尺
▼月台相當靠近海岸線
前面提到深澳站是深澳線其中一站,目前雖然沒有列車行駛到這邊,不過八斗子到深澳間的軌道仍被保存下來,在臺鐵及新北市政府通力合作下,採委外經營的方式推出鐵道自行車,也讓深澳線多了個景點。深澳鐵道自行車全長1.3公里,可以自由選擇從八斗子站或深澳站出發,單程票價150元,來回票則是250元,如果打算在假日前往的話,建議先在官網訂票,以免到現場買不到希望的時段。鐵道自行車沿途沒有陡坡,因此踩起來不會很費勁,大約20分鐘就能抵達終點,算是有趣又不太激烈的活動。
▼深澳鐵道自行車八斗子站
▼一旁民宅的彩繪引人注目
▼前面塞車啦!
▼隧道裡有佈置燈飾
▼已廢棄的建基煤礦
▼抵達終點
▼自行車造型很可愛
▼從另一頭拍攝建基煤礦
▼深澳鐵道自行車深澳站
下車後本想再搭公車去南子吝步道走走,怎奈天公不作美,雨勢越來越大,最後只能取消原定計畫,留待下回再去了。東北角海岸線實在是美到讓人驚嘆不已,日後一定會再來,而本次的臺鐵深澳線半日遊也到此告一段落,我們下回出遊再見啦!
2020.04.06 初稿